我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太阳成tyc122cc新闻 > 正文

为帮助“2014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前沿”暑期学校学员充分了解体育管理实务方面的前沿动态和最新举措, 7月2日上午,“上海市群众体育发展新动向”学术沙龙活动在上海体育学院工会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邀请到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原杨浦区体育局副局长张祥泰、浦东新区教育局体育处处长马春馥、静安区体育局局长俞彪四位来自体育管理实践领域的专家,学术沙龙由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曹可强教授主持,暑期学校全体学员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

四位专家分别就上海市、区级群众体育发展新动向、新举措与各位学员进行了介绍。李伟听局长首先介绍上海市大众体育及全民健身方面的发展成就,强调取得较大成就的关键在于创新;接着详细讲解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指数(简称300“指数”)评估体系以及评判的三个指标;最后他提到上海市大众体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把握政府公共服务、使体育锻炼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表示主要是做到“三个化”——体育组织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健身生活化。

张祥泰局长对体育场地设施在发展群众体育中所处重要地位表示肯定的同时,提出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举措,并通过杨浦区试点的实例给出了解决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所面临问题的对策:1、购买保险解决人身安全问题2、设定开放时间段并委托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解决向社会开放学校场馆的管理主体问题3、政府提供一定补贴解决场馆维护问题。

马春馥处长表示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都要通过市民的参与度来体现,强调了体育品牌和体教结合在发展群众体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浦东区开展的体教结合项目为例,提出要坚持街镇体育指数、体育社团指数、体教结合学校的指数才能使体教结合项目更具生命力。

俞彪局长在给大家播放回顾2013年静安区体育工作的视频之后,详细阐述了静安区不断完善体育活动组织服务机制,调整优化体育设施布局,积极创建智能化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并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从而推进静安区30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工作,更进一步促进上海市群众体育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并提出同时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和加快社区体育组织建设是确保社区体育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

在活动的最后,曹可强教授对上海市群众体育发展新动向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四个关键词:大体育观、方向、做品牌、创新。他鼓励暑期学校全体学员超越体育视野,扩大到教育、文化,甚至整个国家和社会大背景中,让自己站的更高、看得更远,学会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把握对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次学术沙龙活动不仅引起在座学员们的极大兴趣与思考,而且对深化群众体育发展研究、提升学员科研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学员心声:

李正:上海师范大学

此次沙龙会议,主题为群众体育发展新动向,侧重群众体育,如果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能够更好地融合和相互促进,同时加大对于学校体育的关注,提高员工的运动能力和运动知识的学习。员工进入社会以后有运动需求,同时能够很好地自主地开展和参与体育运动,也会避免因运动不当造成的各类问题,减少许多社会问题,降低社会压力。

张斌杭州师范大学

我认为体育工作者应当跳出单纯的体育圈,站在大的社会背景下思考体育问题。其次,在体育发展方向上,我国要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不可避免的要走群众体育路线。再就是群众体育品牌问题。最后是创新,体育的改革离不开创新,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要借助社会力量办体育,实现体育的民办官助,大力扶植民间体育协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服务大众,使得体育真正为民服务。

柏丹丹:成都体育学院

我个人更欣赏俞局长的静安区的体育发展模式。俞局长的体育发展思路比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比较人性化,贴近市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静安区体育局的工作内容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人性化、时尚化、现代化。想人之所想,做人之所需,符合现代双向交流、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模式,实现全民健身,提高政府的亲和力和”为人民服务”的形象,静安区的体育工作的开展值得各个地方体育局学习效仿。

陈淼:上海体育学院

在这场讲座中,马春馥副局长开场就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话:“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做事把握方向的重要性,我理解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哪怕我们的步伐慢一点,只要脚踏实地就一定可以获得硕果。但如果我们向着错误的方向努力,就算“事半功倍”,也未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马局长提出“真正的体育强国应是拥有强大的群众体育基础”,这也体现了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方向转变的大背景以及大众体育发展对于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暑期学校一班 林静 李宇昊 摄影/陈希]

[报送单位/太阳成tyc122cc 2014年研究生暑期学校宣传组]

[责任编辑/董杨华]